第(1/3)页 关于交通设施公司的事宜,赵剑锋只是轻描淡写地一提,陈归燕和曹文轩便立刻心领神会。 事实上,交通设施公司在“村村通”项目中并未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尽管使用量不小,但与城市和高速公路的庞大需求相比,仍显得微不足道。 赵剑锋坦言,他已着手整合附近几个市经营不善的交通设施公司,通过合股或收购的方式,将它们纳入麾下。 接下来,只需获得各地交通管理部门的支持,这家企业便能稳赚不赔。 所谓的支持,其实并不复杂,只需停止批准新的具有交通设施资质的企业即可。 一切按照市场价格运作,剩下的便是坐享其成。 而这部分赚取的利润,赵剑锋计划全部用于当地交通改善的捐款。 这个计划听起来略带垄断色彩,但赵剑锋对企业盈利部分的安排却让陈归燕和曹文轩感到费解。 赵剑锋解释道:“赚钱是必然的,而且数目不小。这只是账面上的交代,我保证每年利润不低于营业额的百分之三十。” 彼时,“非盈利性组织和机构”的概念尚未兴起,而赵剑锋的构想是,让所有收购的交通设施企业专注于部件生产,然后将总部设在西松县开发区。 采购的部件在这里完成最后的焊接和安装。 未来,电子眼、隔离栏等产品都将采用这种模式。 这样既能保证各分厂的利润,又能让总部的金高交通设施公司名声在外。 即便总部不参与利润分成,只要保证企业运营,各地的采购订单也会因企业对社会的回馈而纷至沓来。 同时,这种模式还能尽可能地避免贪腐问题的发生。 听完赵剑锋的阐述,曹文轩和陈归燕不禁感叹,赵剑锋若是从商,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赵剑锋笑道:“两位领导,我要是从商,哪有机会接触政策走向,哪能做这么大的事!” 尽管赵剑锋说的是实话,但陈、曹两人却以为他是谦虚,便不再多言。 事情告一段落,赵剑锋也正式接到通知,要参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会议。 此后,每次市、县召开开发区的会议,他都需出席。 从县委出来后,赵剑锋给村里打了电话。 村里一个新拿驾照的小伙李久东成了他的专职司机,接到通知后立刻驱车赶到县里。赵剑锋并非为了摆架子,而是为了随时做好准备,应对交通局和甘启智的联系。 下午4点半,交通局荣庆坤局长的电话如期而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