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曹文轩问这个话,是因为赵剑锋这次不只是分析可能,而是实实在在的把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最初的开发区模式说了出来。 虽然资讯现在并不发达,但有名有姓的地区资料,只要出去考察一圈什么都知道了,是做不了假的。 而赵剑锋的分析和结论,不像是走马观花,而像是对此有很深入的调研,这不得不让曹文轩疑惑。 赵剑锋只能又推到自己读大学时候,听时政分析和自己查阅资料得到的结果。 在那个年代,毫不夸张的说,在先进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上大学校园图书馆的资料绝对比一般机关的文件更有参考价值。 只是,理论要结合实际,对于从未有过真正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而言,还是很难,也不太能理解。 这就形成了理论知识丰富,但真正进入到机关工作之后,感觉到被束缚住了,而自身又没有充分的实践经验来反驳。 九十年代初很多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毕业的大学生,在机关单位就因为这些原因辞职下海的不在少数。 但赵剑锋所说的,在曹文轩身为一个县长,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告诉他,赵剑锋绝不仅仅只是依靠理论基础来分析说明的。 “赵剑锋,如果县里让你参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你觉得你有多少的把握能把开发区做到市里提出的目标?”曹文轩试探的问道。 赵剑锋却是摆摆手,无比认真的说道:“曹县长,这就有些为难我了。规划方案,我可以提建议,但建议之后就算全部采纳,我一个村长又有什么把握能达成市里的目标。” 陈归燕和曹文轩的眉头都紧锁了起来。 赵剑锋现在的资历别说什么不拘一格降人才,大胆启用的话,他连资格都不具备,而且如此年轻,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好的。偏偏赵剑锋的建议和分析,两人都觉得很有创新和大胆,现在就卡在他的资历和工作年限上。 最后还是陈归燕问道:“你怎么能保证按照你的想法,开发区只需要一个管委会大楼,那些企业就会入驻进来?” 赵剑锋很诚恳的回复,“我保证不了别人。但镐头村有两家企业会入驻。金高集团和金高交通设施公司。” “交通设施?”曹文轩和陈归燕同时发出了疑问。 第(3/3)页